中國臺灣省高雄市一名41歲女性近幾年來每天頭痛,均從左邊太陽穴開始,蔓延到眼眶及頸部,每次都得趕緊服用止痛藥,否則就會惡心嘔吐。有時候會突然眼前發(fā)黑,接著見到過去生活場景或生命體驗,儼然"人生走馬燈",一天來個三、四次,為此深感恐懼。原本她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(fā)慢性偏頭痛,所以長期服用血清素受體調節(jié)劑,但病癥依舊;一度懷疑是癲癇發(fā)作,接受過腦波掃描,并無異常發(fā)現。
后來她到臺灣耳鳴眩暈權威、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就醫(yī),剛好那天她帶著幼子同行,主治醫(yī)師陳建志便請她坐上治療椅,手腳環(huán)抱住幼童并交代她要用力,仿佛要避免孩子亂動一樣。陳建志稱,當她松手放開小孩的那一剎那,隨即神情恍惚全身無力,癱軟在旁,平躺大約20分鐘后才恢復了體力而且行動自如,但頭痛接著發(fā)作了。
圖一 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得攝影紀錄,該患者用力固定病童(右圖),在松開手臂后,隨即癱軟在旁(左圖)。
本懷疑是腦中風,醫(yī)師安排動脈核磁共振掃描,發(fā)現左側內頸動脈內有一處血流發(fā)生了缺損,原來是罹患了內頸動脈狹窄。陳建志稱,此病起因于該處動脈內膜破損,炎性細胞聚集,局部組織腫脹,攔截膽固醇、紅血球及血小板,形成斑塊,管腔狹窄;一旦影響到大腦前方循環(huán),腦組織缺氧,自由基刺激微細動脈內皮,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降血鈣素相關基因類肽 (CGRP),擴張腦動脈,恢復腦血流,卻也經由血管疼痛機制,誘發(fā)偏頭痛。
當患者環(huán)抱病童時,得屏氣凝神且全身用力。等到壓力解除,全身放松,大量血液流向周邊肌肉及肢體末梢;胸內壓解除,主動脈血壓驟降,于是腦血流下降,發(fā)生暫時性腦缺血。
圖二 該患者之血管核磁共振掃描,箭頭所指為左側內頸動脈狹窄。
陳建志稱,治療此病會建議長期服用乙?;畻钏峄虮Kㄍǖ瓤寡“鍎?避免動脈狹窄處之血液亂流形成血栓,"建議長期服用二十碳五烯酸,穩(wěn)定動脈內皮??刂蒲?、血壓及血糖,避免動脈斑塊愈長愈大加重狹窄。"
陳建志并提醒,不明原因之慢性頭痛,切莫盲目長期服用止痛藥,以免變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,宜先查明病因,若有重大病變,得早期診斷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