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 / 陳建志)在暈眩門診中,這樣的鞠躬 (低頭) 暈眩癥 (bowing dizziness/vertigo) 屢見不鮮,每當患者一低頭,例如漱口吐水或鞠躬,就會感覺腦袋裡有一陣旋渦,或者見到地面在旋轉,短則一剎那,長則數秒,往往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、睡眠不足或身體疲憊所致之幻覺,其實大多數還是內耳前庭病變所致。
1. 半規(guī)管耳石漂浮癥
過敏體質使耳蝸分泌出蛋白質濃度較高之內淋巴液,比重較高,原本沉積在半規(guī)管內的耳石,因比重較低,向上浮起,就會在患者鞠躬 (低頭) 時,因浮力作用,繼續(xù)帶動內淋巴液流動。
2. 壺腹頂帽漂浮癥
內淋巴液比重較高時,半規(guī)管根部壺腹內之頂帽比重相對較低,就會在患者鞠躬 (低頭) 時,因浮力作用,使頂帽向高處彎折。
3. 壺腹頂帽耳石黏著癥
耳石沉積于半規(guī)管根部壺腹內,黏著在頂帽上,就會在患者鞠躬 (低頭) 時,因重力作用,使頂帽向低處彎曲。
4. 橢圓囊耳石斑漂浮癥
內淋巴液比重較高時,當患者鞠躬 (低頭) 時,橢圓囊內耳石斑的比重相對較低,向上浮起。
5. 半規(guī)管耳石沉積癥
耳石沉積于任一半規(guī)管內,就會在患者鞠躬 (低頭) 時,因慣性及重力作用,繼續(xù)帶動內淋巴液流動。
6. 上半規(guī)管裂隙癥
上半規(guī)管上方缺乏骨性外殼,跟顱內僅隔一層薄膜,甚至直接暴露于腦脊髓液中,就會在患者鞠躬 (低頭) 時,產生多馀的內淋巴液擾動。
衛(wèi)教及治療
若是病因1、2及4,會建議先好好控制過敏,口服抗組織胺,使內淋巴液之比重回復正常,使耳石、頂帽及耳石斑恢復原狀。若是病因3及5,以耳石復位法為主,直接把耳石轉回橢圓囊內,即可治愈。若是病因6,只能請患者睡眠充足,避免偏頭痛發(fā)作,輔以平衡訓練,可以增強腦干抑制眩暈及眼震的能力,不然,只好手術修補。
需注意的是,雖然腦部病變極為罕見,曾診治過一名年輕患者,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后,證實是內頸動脈海綿靜脈竇瘻管 (C-C fistula),產生了一個巨大靜脈瘤,在患者改變姿勢時,靜脈瘤壓迫眼眶,以眼心反射降低心律及心搏,因腦血流大量減少而暈眩,后接受動脈成形術,治愈了疾病,恢復了健康。(本文作者為中國臺灣高雄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(yī)師)